确而坚决,试图在这场道统之争中占据先机。
然而,房俊的反应同样不含糊,他的态度之坚定,犹如磐石不可动摇,那就是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他都会奉陪到底,绝不退缩。
值得一提的是,长安那座筹备已久的道家学院,至今仍未能顺利开办起来,这其中或许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阻力。
但房俊却另辟蹊径,在雍奴县成功创办了一家道家学院,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儒家势力的敏感神经,使得他们开始密切关注起房俊的一举一动。
“你们几家还好,毕竟没有真正卷入这场道统之争的漩涡之中,只是与房家走得比较近罢了。”话语间,透露出一丝对房家现状的担忧。
房家此刻所面临的困境,已然不容乐观。一旦涉及到道统之争,那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任何妥协与退让都将成为奢望,唯有全力以赴,方能在这场关乎信仰与传承的较量中,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。
“房大哥,难道在这件事情上,就真的再也没有别的转圜余地了吗?”说话之人面露难色,显然对眼前的困境感到束手无策。
儒家的代表,那些什么人-士族,他们不仅仅是大唐的根基,更是大唐实际的掌控者。
即便是英明如李二,也不过是他们推选出来的代言人罢了,在许多决策上都不得不向这些士族妥协,以求得朝堂上的平衡与稳定。
“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,这件事如今已是板上钉钉,没有丝毫转圜的可能。”
房遗直无奈地叹了口气,他内心深处其实也并不愿意走到这一步。
但他始终想不明白,为何当初房俊会毅然决然地投身道家,如今却成了儒家眼中钉、肉中刺,被处处针对。
眼下的赈灾之事,更是棘手。如果不能做得彻底,让灾民们真正满意,到时候儒家必定会借题发挥,大肆攻击,将此事作为打击他们房家的把柄。
这世家大族最常用的手段,便是利用那些仁义道德的说辞来绑架人心,迫使他人就范。
而他们之所以屡试不爽,正是因为天下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道德绑架的说辞,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。
“房大哥,你放心,我们始终站在你这边,全力支持你。”见房遗直神色凝重,一旁的人连忙表态,以示忠诚。
很快,房遗直便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施粥的地方。此时,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灾民,他们或站或坐,虽然衣衫褴褛,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救济,他们的精气神已经恢复了许多,眼中也重新焕发出了希望的光芒。
“诸位乡亲,我乃房遗直,今日站于此地,心中有几番肺腑之言,不吐不快。”房遗直深知,要想顺利推行眼前的这项计划,首要之务便是要赢得这些饱受灾难之苦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。
然而,这条道路绝非坦途,灾民们对于朝廷官员的印象早已被过往种种不公与冷漠所侵蚀,他们的心中,那些所谓的官员往往与贪婪、腐败划上了等号。
特别是本地的官吏,更是如同蛀虫一般,与世家大族勾结,不断压榨着已经处于困境中的百姓。
但幸运的是,经过这段时间的赈灾努力,房遗直的一举一动,无论是公正无私的分配粮食,还是尽心尽力的安抚民心,都逐渐在灾民中赢得了些许口碑。
一些开始持怀疑态度的百姓,也开始对他的作为有了正面的评价。
“房大公子,您有什么话但说无妨,我们听着呢。”正当房遗直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开口之际,程处亮与尉迟宝琪暗中安排的人员适时地站了出来,他们的出现为房遗直的话语增添了几分分量,也让现场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。
房遗直见状,深吸一口气,稳定了心神,他知道,虽然开局时大多数人仍保持着冷漠与观望的态度,但那份隐藏于心底的好奇与期待却如同微弱的火苗,